“江南云岗”千佛岩
各位游客,现在您前方看到的就是“栖霞寺三宝”的第三宝千佛岩,又名千佛岭,也叫千佛崖,是南京惟一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其建造年代早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7年,晚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31年。 千佛岩现存石窟佛龛200多个,石像500余尊,石窟大小不等,错落有序。石窟中的佛像有的五六尊一龛,有的二十余尊一室。龛内布局有的是一佛一弟子,有的是一佛二菩萨。窟门两侧大都有天王力士雕像,以示护法,佛座还常常雕有双狮。 1500多年来,千佛岩石窟佛龛佛像历经沧桑,曾遭受多次人为破坏,历代屡有增补和修葺。特别是民国十三年至十四年就是1924到1925年期间,栖霞寺住持若舜法师为求得佛像的完美,用当时最先进的材料即水泥修补佛身,进行了全面修缮装饰,把全部造像修缮一新,并“施唇以朱,画眼以墨”,以便观瞻,但石刻原有风韵也因此受到损害,好心办了坏事。“文革”期间,千佛岩再次遭到严重毁坏。主要是佛身外层水泥被砸坏,而大多数佛像内部的石体并未受到太多损伤,水泥层起到了保护主体的作用。这事还真有点应了老子“福兮祸所依,祸兮福所伏”的哲理,很有辩证意味。 千佛岩上题刻很多,据史料记载,历代文人墨客游历栖霞山,赏景拜佛,留下不少动情的诗篇。更有将诗或提名镌刻在山岩上、佛龛上、石碑上,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墨迹,成了具有观赏、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,给景区增彩添色。目前在千佛岩石窟佛龛内壁和门楣上,已发现题刻39段,分属梁、唐、宋、明、民国等5个时代,最早的是梁中大通二年就是530年,最迟的是民国十七年就是1928年,时间跨度长达1398年,此以南唐徐铉、徐锴的篆文题名最为知名,以宋人游九言所书“栖霞山千佛岩”六个长宽约0.5米的巨楷大字最为引人注目,此外还有黄侃、汪东题名。 千佛岩中最富有神话色彩的是石匠殿的故事。石匠雕像在千佛岩大佛阁东侧的最后一个佛龛。龛额有“石匠殿”三字,龛内有一尊石匠雕像,一手握锤,一手执凿,神态憨厚朴实。相传,在千佛岩石窟雕凿工程的最后限期,还有一尊佛像屡凿不成,为免众石匠们遭杀身之祸,一位石匠急中生智,跳进洞龛,化身为像,立地成佛。